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HFS2012]起搏治疗四十余年的患者见证中国心脏起搏发展史

作者:  刘少稳  孙宝贵  刘忠豫  杨文艺   日期:2012/12/27 11:00:46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1960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霍銮锵、方作平、内科颜和昌、刘忠豫等医师同上海继电器厂的工程师们一起开始心脏起搏器的研制,并于1962年开始应用临床获得成功,此后在上海各大医院进行推广。并于1964在中华心血管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自制起搏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结果,影响巨大,开创了中国起搏治疗的先河。


  1982年5月,胡根娣使用的复旦大学研制的埋藏式起搏器电池耗竭,再次入院,安装了美国进口的Edwards心脏固定频率起搏器。此后仍有五次起搏器更换,但使用的一直是进口起搏器,最后一次进行起搏器更换术是2007年。
  由于胡根娣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自身心室率为40次/分左右,呈起搏器依赖状态。至今,已经安置起搏器后41年,是目前中国起搏治疗存活最长的患者。在这41年里,不停地就医、随访,不断的更换了国产感应式起搏器、经皮式起搏器、国产埋藏式起搏器、进口固定频率起搏器和目前进口单腔VVI起搏器,几乎见证了中国起搏器发展的全过程,也和第一人民医院的几代医生和复旦大学的多位工程师建立深厚的友谊(图六)。


图六:2011年胡根娣和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医生
前排左起:孙宝贵、胡根娣的丈夫、胡根娣和顾菊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胡根娣一直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右室心尖部起搏40余年,一直表现为房室分离的状态;包括废弃的两根电极共有三根电极跨三尖瓣,没有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超提示心室大小正常,左心房略饱满。患者心功能状态一直良好,日常的活动不受任何影响,而且其酷爱旅游。足迹不仅遍布国内名山大川,而且还到过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外旅游,靠近极地的寒冷和赤道上的炎热,胡根娣均等闲视之,在体力上比一向健康的丈夫还稍胜一筹。(图七、图八)。

            
图七:胡根娣在加拿大多伦多议会厅前                    胡根娣在加拿大尼加拉瀑布前


图八:胡根娣在美国纽约华尔街证交所门前 

上一页  [1]  [2]  [3]  

版面编辑:赵书芳



心脏起搏器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