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JACC:分泌性神经素是心衰潜在预后因子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5/2/4 15:30:41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一项研究显示,血中可测的一种小肽——分泌性神经素(SN)有助于确定心力衰竭(心衰)和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血中可测的一种小肽——分泌性神经素(SN)有助于确定心力衰竭(心衰)和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风险。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心衰患者的SN水平增加,但SN能否提供预后信息和影响心肌细胞功能仍不清楚。挪威阿克什胡斯大学医院Anett Hellebo Ottesen博士等纳入143例心衰住院患者,其中66例(46%)死亡,研究发现患者死亡率随住院SN水平呈梯度增加(P<0.001)。

  调整其他风险标志物,包括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后行Cox回归分析,发现SN与死亡率强相关(HR 4.63;P=0.001)。将SN加至与死亡独立相关的临床变量包括NT-proBNP水平模型,很大比例的患者被重新分类。SN主要使69%的心衰存活者风险评分降低。另外,SN鉴别急性心衰较差和较好预后能力(AUC=0.71)优于NT-proBNP(AUC=0.67)和hs-TnT(AUC=0.65)。

  JACC播客中,纽约西奈山医院Valentin Fuster博士指出,该研究提示SN“不是心肌损伤的不良表现,而似乎是心肌出现问题时的一种防御机制,至少在急性心衰时如此。这一在143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中的数据表明了尽管SN为一种防御机制,但其过表达提示了预后不良”。

  由于室性心律失常通常是心衰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Ottesen和同事检测了155例室性心律失常诱导的心搏骤停患者SN水平。该队列中,SN水平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P=0.001)和估算肌酐清除率(P<0.001)有关,但与心脏生物标志物无关。51例(32%)院外因心室颤动导致心搏骤停(OHCA-VF)成功复苏后的患者入院30天内死亡,SN水平处于最高四分位数的患者预后差于最低四分位数者(P<0.001)。SN水平也与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的OHCA-VF患者长期死亡率有关(HR 3.33;P<0.00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ark Anderson博士评论,需注意该研究样本量较小限制了“SN作为心衰或室性心律失常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效用”,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确实提示SN“在预测此类人群死亡率方面有应用前景”。根据既往对结构性心脏病相关其他生物标志物的使用经验,Anderson讲到,“SN作为生物标志物或治疗信号,从基础研究到潜在临床应用可能还有很长且复杂的道路要走。Ottesen团队对SN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部分因为他们提供了通过抑制CaMKⅡ途径治疗心衰和心律失常的新见解。”

版面编辑:宁梦曼  责任编辑:侯丹丹



分泌性神经素心力衰竭预后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